张吉响:我的书店梦与家国梦 二维码
书店,一个梦想飞翔的地方。儿时**的愿望便是逛书店。每次一跨进书店,我的一双眼睛就睁得圆圆的,左看右看,搜罗着大大小小书架,寻找喜欢的图书。那时我总在想,什么时候才能把书店里喜欢的书全都搬到家里,尽情看一看。 小学语文课时,老师曾以《我的理想》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,我写下了开一家书店。那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,读给全班同学听。自此,开一个书店的愿望就像一粒种子,悄悄地深埋在我的心底。随着年轮飞转,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,越来越急迫。 1989年,凭借2000元的启动资金,我租了一片橱窗,创办了一个小小书屋。整个书屋简陋、庞杂,一副窘态。然而,这就是当年书店起步的模样。那时候,许多读者渴求读书,而我一直关注着文化动态,信息广纳、多地求访,恰逢出版日渐繁荣,我进书求新求实,尽量满足读者需求。小小书屋很快站稳了脚跟,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。人们口口相传,书屋声名鹊起,热闹非凡。是年,我撰写了**副书店春联,记录了当时创业情景—— 小小店为读者,想读者,读者是上帝; 熙熙人选新书,购新书,新书多知音。 1990年,为拿到**手货,我开始尝试从出版社直接进书。我曾用3000多元购回了一本小说500余册,这本书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一部纪实作品,展示了我国**批个体户艰苦创业,发家致富的心路历程。当时,我市正准备举办一年一届的大型庙会。我曾向爱人夸下海口,一个庙会就能卖掉那批书,结果却只卖出几册。这次进书,差点让我翻不了身。 失败让人觉醒,挫折令人发奋。在一天天的煎熬磨炼中,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下,我的书店慢慢走向正规,不断扩张壮大,从一个店变为两个店,两个店扩为三个店,生意风风火火、热热闹闹。每天东奔西跑,早出晚归,全家也跟着忙得团团转。是年,我撰写了第二副书店春联,记下那沐雨经风的难忘情景—— 忙忙忙,早忙晚忙,无声岁月忙中乐; 累累累,今累明累,有味小店累里甜。 2005年,小小书屋搬进了一栋矗立在闹市中心的大楼,这栋楼是我自筹资金竞拍购置的。三层楼,800平方米,5万余种图书,200多个书架。整个店堂幽雅明亮,中央平台上的图书错落有致。空中悬挂的导购牌清晰醒目,分门别类地标着各行各业的图书位置,读者选书一目了然。书店员工彬彬有礼,以诚待客。我的书店已成为当地一个站得住、立得稳、走得远的品牌书店,我想用书店、用文化,改变着周围的“阅读生态”,改变着小城的读书面貌,温暖着小城…… 2018年,我的书店已创办30周年。春节,我满怀信心地撰写了第三十副书店长联—— 回眸三十年:情有独钟、孜孜矻矻,虽不嗔不怪、不怒不惊,曾经几多赤橙黄绿、青蓝紫黑,斯人渐垂垂老矣,一爿小店领一方文化; 弹指壹挥间:心无旁骛、坦坦荡荡,也有潮有汐、有梦有诗,饱尝半生酸甜苦辣、喜怒哀乐,吾家亦盈盈足哉,满腔情怀成满城书香。 2018年12月19日,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出版60版特大篇幅纪念专刊,发表中国书业32位大家的祝贺与期许。我的小小书店也忝列其上,与当当网、新知集团同刊一版,比肩而立。当期,我发表《坚持“进”与“不进”》一文,介绍了书店坚守农村、坚守基层、服务农民的事迹。 国盛家事兴,一个人的命运总依托国家的命运,一个人的足迹联结着历史的车轮。如今我已到古稀之年,回望漫漫人生路,我几分幸运又几分自豪地说:伟大的祖国,是您让一个爱书人藏在心底的夙愿,梦想成真! (作者单位:河北省辛集市文联退休干部)
文章分类:
会员风采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