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市老科协刘勇先完成《来鹿堂》电视连续剧本

 二维码

      经过近10年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,走遍陕西、北京、四川等地,安康市老科协会员刘勇先完成《来鹿堂》电视连续剧本终与大家见面。该剧本共23集16万字,目前正在联系组织拍摄一事,希望将这部连续剧尽快与观众见面。

      安康市老科协会员刘勇先,男,现年87岁,共产党员,高级编辑,陕西作家,原水电三工程局报社任社长,大学文化,安康市老科协会员,长期从事文学写作编辑和历史研究,先后完成《汉江拾贝》《安康民俗藏宝》等7部著作,现在又完成了《来鹿堂》和《法学家张成勋》等电视连续剧本。

      《来鹿堂》是“非遗”性质的电视连续剧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:“奋力书写文化遗产,保护传承新篇章。”赓续中华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。

     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,雕版印刷术在印刷史上有“活化石”之称,2009年中国雕版印刷术跻身***“非遗”。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,再用墨、纸、绢等材料刷印、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,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,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。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,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,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。

      创建《来鹿堂》木刻雕版印书馆的张鹏飞﹙1783~1857﹚兴安府安康县人,又名鹏翂,字扶九,号补山。少贫,食菜根麦麸度日,编蒲叶以抄书。手不释卷,以读书为乐。嘉庆十八年﹙1813﹚拔贡,选为州判。嘉庆二十五年(1820)举孝廉方正,深得陕安道考评称赞。道光元年辛巳科﹙1821﹚中举人,以州判职赴四川候补。道光九年﹙1829﹚,以父丧事丁忧回安康。他是一位笃实的教育家,他和学生们感觉陕南买书极为不便,于是他在道光七年(1827)就往四川成都聘请木刻雕版工匠,以《来鹿堂》馆名,在那里镌刻木版,然后运回安康印刷出版。他当时觉得这也不便,安康遍地都是梨木、枣木等木刻雕版优质材料,何不就地进行雕版印刷。他于道光九年(1829)在安康县新城路111号建起《来鹿堂》木刻雕版印书馆,经营雕版印刷,开陕西出版发行之先河,给三秦历史文化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。

      他在家乡致力教育,举办兴贤学社,倡修关南书院、文庙、兴贤塔,恢复魁星楼,抢修水毁考院,在牛蹄岭建乡学等。由集资到落成,事必亲躬,一身百任,艰苦备尝。还向褒城、关南、关中、临潼等8个书院捐赠书籍600余种,以惠士林。为解决贫寒童生膳食,多方奔走,收回被官僚侵吞的学田六百四十亩;策划徐世仁告发“贪官污吏”等。他曾在关南书院、褒城书院、临潼书院任讲席。在当时,张鹏飞的道德学问倍受学子景仰。进士武廷珍、蒋常垣、管淓 、雷钟德,举人吴敦品、黄加焜、李芬等均为张鹏飞的受业弟子。在道、咸年间,张鹏飞已成为兴安府(安康)文坛之泰斗,教坛之师表,一方之名望。咸丰三年(1853),张鹏飞荣享“乡饮大宾”之誉。咸丰七年(1857),张鹏飞与世长辞,享年七十四岁,朝廷准其入兴安府孔庙乡贤祠祭祀。其门生吴敦品、武廷珍、蒋常垣等为他在万柳堤旁(现安运司西侧)以巨石镌刻(武廷珍撰文、蒋常垣书丹)的《孝廉方正崇祀乡贤张补山夫子德教碑》右侧开头标题是:“策上治安追贾谊,教储桢干衍河汾”,是对其生平的概括。

      《来鹿堂》雕版印刷的经史子集书籍,雕版精湛,印刷装订规整美观(当时流行的古籍大都是四眼装订,他们打破常规,用五眼、六眼装订)。张鹏飞自信《来鹿堂》雕版印刷的书籍可与京城各雕版堂号的书籍媲美。他于道光丁酉年(1837)秋后进京,准备明年二月参加戊戌科会试,想拿个进士。现在刊印了几种蒙童用书,装了四小土车进京贩卖,在卢沟桥遭局丁盘查殴打,张率众还击,当局以抗税为名张鹏飞被拘留候审。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,张鹏飞将自己写的《治平二十四策》让狱官转奏给了朝廷,其中提出的治理建议击中要害,切中时弊。道光皇帝览毕很赏识他的才华,有留京录用之意.但群臣中有人极力反对,奏说他“越职言事”,破坏国法应下刑部大狱。但道光皇帝被张鹏飞关注社稷安危的精神所触动,欣赏他的真才实学,就不动他的“举人”帽子,让他平安回原籍,还称他为“卧地牛”。并下了一道圣旨:“今后书籍、笔墨免税。”这引起全国轰动。由此,全国都知这是“鹏飞力也”。“迨后梨园竞以打卢沟桥事,编为戏曲,亦可见当时实大快人心也”(《重续兴安府志》语)。一时间张鹏飞成了全国知名人士。这次张鹏飞因“越职言事”令他失去了考取进士的机会,他并不后悔。

      《来鹿堂》木刻雕版印书馆,新刊、重刊的经史子集各种书籍300余部(套),木刻雕版就有8000余片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在全国有41家图书馆、古籍文献资料库珍藏有《来鹿堂》出版的书籍。

      我们从张鹏飞的道德学问和对陕西历史文化事业的贡献来看,他确实是清嘉道咸年间陕西的教育家和出版家。他当然是陕西历史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文星,永放光芒,陕西人为之骄傲!